close





        來到以男生為主的學校,而任教的幾乎都是男生班之後,我注意到一種奇特的現象:往年逢年過節那種祝賀或感謝的卡片像雪花般飄來的情況已經不復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和男生之間互開攻擊性玩笑的互動。此外,男生班和女生班之間對英文和英語學習型態的不同也讓我覺得困擾;男生班上課使用英文互動的情況很好,但是英文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女生班往往剛好相反。一直到閱讀了這本「養男育女調不同Why Gender Matters」之後,我所有的疑問終於茅塞頓開。美國醫生及心理學家Leonard Sax寫的這本書從男女生腦神經連結不同開始,大力提倡所有與教育相關的人都應該知道:男生和女生在發展上的不同,因而必須提供性別分開的教育和運動機會給男生和女生。


 


    

   


       女性腦和男性腦的神精元連結不同,女生因此比男生對聽覺的感應和敏銳度高出許多;上女生班課程的時候,老師要盡量維持教室教室沒有額外的噪音出現,因為女生在吵雜的課堂中學習效率不佳,這可以解釋女生班上課大多比較安靜。相對的,男生腦在語言運用和處理情緒中間沒有密切的聯結;因此,叫一個青少年男生說出他的「感覺」,甚至叫他寫一篇描述感覺的文章,恐怕就是要了他的命。我教男生班用英文寫一篇表達感覺的作文,結果和作者的論點相當符合。

 


 





        男生和女生對冒險有截然不同的詮釋。許多男生喜歡冒險,並對喜歡冒險的男生肅然起敬。相反的,女生絕對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作者舉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例子:


        假設一個12年級(相當於高三)的男孩禮拜五去參加派對,和一個才剛認識的大學女生發生性關係而沒有戴保險套,星期六他又去另一個派對,與另外一個年輕女性發生性關係,也沒有戴保險套,他的同學會肅然起敬,尤其當這兩個女人都是絕色的話。「你這個傢伙硬是要得!」他們會這樣說,並且與他擊掌說恭喜。


        假如同樣的橋段發生在女生身上,她12年級的女同學發現他與不同男人發生性關係而且沒有用保險套,無論這些男生應不英俊,她們不會覺得這種大膽作風有什麼了不起。他們只會覺得這個女生不是蕩婦,就是瘋了,或是兩者皆是。


 


 



        然而有時候,適當的冒險不會完全一無所獲。在美國商業界,碩士畢業的男生起薪比女生高百分之八(每年多4000美元),因為百分之57的男生敢冒險開口要,而女生只有百分之7膽敢如此。作者發現,女性成功的企業家或政治家有如鳳毛麟角,關鍵就在於女生天性不喜歡冒險在教育上,作者建議我們應該要讓男生在完整監督(supervision)的情況之下冒該冒的險,並且教育女生在安全無虞的情形下適當冒險(要求加薪總不會死人吧)


 


 





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造成的學習策略運用和人際相處模式還有很多。例如一般而言,男生喜歡攻擊性(offense),無論是暴力(如打架)或是具有攻擊性的體育競技活動(如美式足球)都能熱在其中,甚至往往不打不相識。而對女生而言,這種攻擊性卻是毀滅情誼的殺手。男女合班時,女生和男生對於攻擊性截然不同的詮釋會造成衝突(conflict);因為男生通常會用攻擊性的玩笑行為交朋友,而女生絕少如此做。


 


 



此外,男生和女生對老師的關係想法不同。對男生而言,和老師走的很近會被同學取笑,而在課堂上搗蛋會提高他們在同儕之間的地位;相反的,女生會假設老師是他的盟友或朋友。所以遇到困難時,女生會馬上找老師商量,而男生除非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否則不會找老師求助。知道了這個心理之後,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麼大多寫卡片給老師(或發起寫卡片行動的)的都是貼心的女生,而男生少有類似的行為。女生來問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情況給她們解決問題的方向,鼓勵她們再想想辦法;但當男生可憐兮兮前來要求協助的時候,幫這個忙恐怕至關重大,因為他們很可能已經竭盡全力了。


 


 



        


            最後,我們深刻了解到男女分校或分班教育的模式,其實反而有助於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充分讓男女生都能發揮學習潛力。在純男生班裡,有些學生在家政、烹飪和美術的表現上令人刮目相看,他們會大聲運用剛剛學到的外國語言;在純女生班裡,我們會發現頂尖的運動員、科學家或電腦修繕專家。一旦男女合班之後,以上的現象極有可能都不見了:男生會去做刻板印象中男生會去做的事情,而女生會去做刻板印象中女生會去做的事情,而只有頂尖的男性語言學習者會在男女合班的情境下試著說出剛學到的外語。感謝這本書!了解到這些男女有別訊息之後,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能針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學習型態,擬定幫助他們的教學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