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學校的通知,我們知道我們的論文已經通過,學位證明也已經在從英國到台灣的路上了,讓我深深覺得在英國這一年的時光過得滿足且充實。回想起為了陪伴待產的Amy而窩在南安普敦大學圖書館,和幫Andy把屎把尿把奶嘴的那段不得不埋首書中的艱苦歲月,突然覺得犧牲掉浪漫感性的南法義大利之旅、春光明媚的荷蘭花季之旅、經濟奢華的北歐海鮮之旅似乎有些值得。


 


 


 




 



        其實,在英國求學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深刻體認到嚴謹的學術呈現要求。事實上,因為沒有上過pre-sessional語言先修的課程,我的這些體認除了在in-sessional 課程補強,就是靠在成堆作業中跌跌撞撞打滾中花了些成績的代價獲得。最重要的英式學術精神是什麼呢?答案是客觀


 


 


 



 


        在歐美人士的觀念當中,凡事既然有優點就必然有缺點,只有獨裁政權和吸引觀光客的文宣才會出現無懈可擊的完美。在呈現議題觀點上,他們要求至少從兩個面向來看一件事情。因此,就算是部分英國英語教學專家大力推薦的溝通式英語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也有它致命的缺點:很難應付標準化測驗的需求、大班制教學時教學成效有待觀察。既探討優點,也討論缺點的申論方式是學術辯證的呈現圭臬。


 


 



 


         這種訴諸於客觀辯證的觀念運用在學術英文寫作上,就凸顯出幾的英文學術寫作的重點。首先,學術英文寫作常常使用被動語態,除了引述學者意見盡量避免使用主詞;畢竟使用主詞就避免不了片面的主觀。其次,學術寫作避免絕對的武斷。句子裡常常出現有傾向”(tend to/ be likely to/ be inclined to)這類的句型,絕對或是絕非的表達語句很少出現。最後也很重要的,儘管西方人歡迎批判性思考和自我表達,但是他們觀念中的批判性思考奠基於大量閱讀相關書籍之後的所得,呈現的是相關權威學者研究的推論或觀點,而不是碩士班學生自己主觀的意見。總而言之,平衡報導(balanced report)客觀驗證(objective examination)就是英式學術精神的精隨。


 


 


 



        西方的媒體如CNN其實常常做到客觀驗證的報導方式,期待同時探討事情的正反兩面,例如近來的加薩走廊攻擊事件,CNN就同時報導了以色列發動攻擊的初衷和無辜巴勒斯坦平民的死傷。反過來看看台灣號稱完全自由的媒體,能做到這樣平衡報導和客觀驗證的又有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