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南安普敦學習心得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要交兩份報告的作業,終於寫完了。一次寫完兩份的感覺真是充實。回頭看看自己完成各約4000字作品,內心深處小小的成就感不禁油然而生。此外,透過大量閱讀和充分討論所得到的心得也是彌足珍貴。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要教的其中一份作業,是語言能力評量這節課裡關於能力分級檢測(Placement Test)的部分。我們要設計一份分班測驗的試題,實地測試之後,再交給南安普敦大學夜間英文進修部,目地是幫他們篩選出適合參加語言課程階段三的學生;沒錯,在英國這裡仍有相當大對於英語能力訓練的學習需求,絕大部分是來自波蘭及俄羅斯的工作階級移民。之前提過,考試的類型不外乎幾種:門檻測驗,成就評量,語言能力評量,和這種能力區別測驗。在試題測試(test trial)的分析後,我們幸運的發現我們設計的試題是有用的。


        為了寫報告讀的幾本書裡,作者們都強調這種能力分級測驗的重要性:為了增進學習及教學效率,適當的將上課學生能力做一定程度的分級,再按照學生的能力及數量分在不同的班級,再針對這些學生的語言程度做課程編排。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能以他們能力學到想學的教材;所以學習效率最好,語言進步最快。此外,能力分級測驗的配套措施能將這種考試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negative backwash)減到最低;如果學生不小心考好或考壞,課程開始之後會再做評估,以個案的方式做適當的調整。


        這種機制對語言接觸不足的第二外語課程而言尤其重要,在歐美各國的外語訓練機構早就行之有年。事實上,最早提出這種能力分級理論的卻是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早在千年以前,孔子就已經主張要因材施教,按照學生不同能力給與適合他們的教育。這種方式本來就比較符合人性的需求。


        然而,對台灣中等教育以下的教育界而言,這種能力分班卻是夢靨的開始。為什麼呢?最主要的是觀念的問題。大家寧可相信齊頭式的平等,也不相信有免於人為干擾的能力評比制度。結果就是普遍基層老師們遭遇的最大問題:班級學生能力程度落差太大。教材是針對絕大部分的中間能力階層學生設計的,所以老師們對於這種情況一定不陌生:班上程度最好的學生和最差的學生可能都在睡覺,但目的不同。好的學生是為了補充精神,以備晚上去參加適合自己學習課程(上課教得太簡單),差的學生則是因為完全沒有參與感和成就感(教得太難:不會就是不會)。這些學生的學習權益就在要求所謂常態的制度設計下被犧牲掉了。


        此外,國內的資培育機構並沒有對師資的培訓作適當的調整。能力分級測驗只是開始,接下來按照學生不同能力而給予適當教育才是重點。然而,在成績掛帥的前提下,老師們教育這些分級機制篩選出來的學生方式並沒有不同;最後一切都是看紙筆測驗成績的結果,學生們的獨特性就消失了。事實上,學業上的成就並不是評量學生學習成功唯一的依據。學生有沒有樂在學習之中,並且在學習之中獲得他們需要的知識,才是教育本身最大的意義


    一份設計良好的能力分級測驗對教育應該是有相當幫助的。如果社會對學校的期待,家長們對老師們期待,甚至老師們對學生們的期待都有正確的認知,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應該可以被達成。如果能夠SNG現場連線訪問一下孔子本人,他也會贊成應該是先因材施教,然後才有教無類吧!


   




真幸運可以教到一代偉人, 因為他的名字叫叫做戴偉仁! 不知道他在嘉義大學念得如何?


 



有些學生的心智成熟和智力呈現反比情形, 不知道為甚麼? 又該怎麼分?


 




不用分了啦, 老師和學生直接進資源回收班! 哈哈!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聖誕假期計畫的第二部分,就是盡量完成三份在一月底要交的作業。這三分作業當中的其中一份,就是語言測驗與評量(Assess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這份作業要交三千個字的期末報告。


        如果在修課的台灣同學當中做調查的話,指導語言測驗與評量的Mitchell教授應該會拿到最高分。她的上課內容不僅很有組織,上課節奏分明,講義言簡意賅,講解方式深入淺出,而且會運用適當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對我們這種高度學習動機的學生而言,她的授課方式讓我們覺得獲益良多。因為對台灣的碩士學生而言,了解正確的語言評量方式是教育職場上不可或缺的必備能力,所以全班修課的學生當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是台灣臉孔,剩下幾個本地同學當中,有一個是半個台灣人Robs,另一個和台灣也很有淵源的Lee;總而言之,這節課就是台灣的天下啦!


        這節課一開始是從測驗的種類和目的開始談起,包括分班測驗(placement test),門檻測驗(doorkeeper),診斷測驗(diagnosis),還有大家最熟悉的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等等。接著,再進一步探討構成一份有用的考試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信度(reliability)、真實性(authenticity)、互動性(inactiveness)、影響(impact)、以及切實性(practicality)。再來,按照評量評分的方式,是分析式(analytic)還是全面式(holistic),以及英語的分項檢測探索之聽、說、讀、寫,最後談到專業特定的檢測(assessing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內容非常充實,保證你上了之後絕對不會想再上,因為一次學的就很夠了。至於我們之前認為課程應該會提到的英語教學理論,則是在另一個溝通式英語教學課程中提到。


        講了太多生硬的專業名詞,不如來打個比方吧。如果我們要幫鎮上的兩家中餐廳海城(Pearl Harbor)和龍軒(Dragon Palace)打分數,以提供他們改進的建議,這種考試就是診斷測驗。考慮到效度;題目不能太長,太難或太簡單,兩家都做得很好或做的很差也不行,所以你叫他們做法式焗龍蝦或西班牙海鮮燉飯就是和無效度可言。考慮到信度;兩家必須在盡量公平的機制下進行評比,洩題或獨惠一家的提醒必須完全避免,甚至能用哪種廚具都必須事先規範。考他們實際上做過,或是某一種程度一般中餐廳必會的料理,這就叫做考試情境提供的真實性。測試的時候,給他們看中英文或聽中英文,而不是法文或西班牙文,這就是考慮到考生和考題有良性的互動。測試的地點選在鎮上,而不是台灣,這是考慮到切實性的結果。分析式的考題恐怕免不了要一大串表格:調味啦,食材新鮮度啦,烹調時間啦,擺盤精美啦,廚房衛生啦,然後按照各個項目分別給分。全面式的就分幾個粗略項目,全部吃完給個印象分數就好了。至於影響,分成給考生(餐廳)、老師(台灣留學生消費者)以及社會(英國愛吃中式料理的群眾)的三種。對餐廳而言沒甚麼影響,反正你吃你的,我煮我的,除非有一天沒生意活不下去了才會改善吧。對南安普敦愛吃中式料理的群眾影響有限,反正你煮你的,我吃我的,中式料理好壞也吃不太出來。然而,對我們影響可就大了;好不好吃的結果可是影響我們整個禮拜心情的關鍵呀!


        寫完之後才發現給學生英文考試好像也是如此。有些學生平常考不想考,月考根本考不好,檢討也不檢討,要被當掉了才慌了手腳。和市中心這兩間中餐廳不是很像嗎?然而,不像把學生當掉了,讓他們來參加重補修課程;在炎炎夏日的暑假上課絕對是種懲罰(對老師也是)。我們在這裡,就算再怎麼不滿意,中式料理還是要去吃的呀!這就要歸諸於測驗的後果(backwash)了。究竟測驗或考試能不能增加學習效率,改善教學品質呢(就這兩家餐廳而言是提高服務品質)?我們讀到的研究與資料上說,一份精密規劃的測驗考題是做得到的,有待深入研究耶。無論如何,我們是對這兩家中餐廳沒輒了啦。



 



那邊那位同學說得很有道理唷!


 




上課前一定要是度的預習, 老師會點名回答問題. 同學們很配合的擺起認真的姿勢...



 



來看一下我們準備的資料......咦, 電腦當掉了唷?!


 




分組討論中, 大家都很認真, 怎麼有人不見了?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語言敘述這節課除了一節正課之外,還有一個研討會(Workshop)。研討會一周會上句法學(Syntax),字型學(Morphology),語意學(Semantics), 一周會上語音學(Phonology),以補充並練習正課提到東西的不足。我們一起被分配到周四的研討會,全班上課大約有十五個人。


        一開始,我們都對這節workshop很有興趣,尤其是我;在大學的時候我們上過語言學概論,我當時就對這種分析語言的課程感到興趣盎然。例如說,一樣是我冷了這句話,因為語境和說話者的不同,會造成截然不同的語言解析,甚至會導致不同型式的語言行為作用(speech act)。大家不妨比較看看下面的語境和語意。


        學生走進教室,說我冷了


        老師走進教室,說我冷了


        女朋友走過Burberry專賣店,說我冷了


        老婆走過Burberry專賣店,說我冷了


       


        按照上面幾句話的順序,這幾句話產生的語意解析可能因人而異,而衍生的語言行為可能是:


        其中某些學生起身關窗戶。(但也有可能沒人動作)


        某些想加分的同學關窗戶。(應該不會沒人動作)


        馬上掏出錢包,再看看Burberry有沒有打折。沒有的話順便掏出手帕。


        馬上掏出錢包,但是堅持走到再過兩個路口正在出清的某牌暢貨中心再買。


 


        除了上述的句法學和語意學,介紹如何發音的語音學也很重要。在語言中,描述發音的符號常因語言而不同;但是,會因為實際發音的情形差異,導致實際發出語音的落差的情形則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以中文而言,窈和窕都是三聲,但連起來時因為發音順暢的考慮,正常的華人都會發成窈(二聲)+(三聲)。我最喜歡張雨生創作的一首歌曲Bad Boy則解釋英語的情形。Bad 語尾有個d音,在單單發bad的時候很明顯,或像 You are so bad. 後面沒有再接語音時也正常;但如果加上boy,因為兩個音發音氣流流暢度的考量,一般人在發快的時候通常bad後面的d都會省略不發。張惠妹唱Bad Boy副歌時是例外,因為她要把兩個次唱成三個音節,所以可能刻意強調d的音。但是仔細比較,連著發音時的d音氣勢弱了很多。


        重點來了。一樣是一開始我們覺得應該有趣的課,給不一樣的老師教到,產生截然不同的後續效應和結果。


        我們上句法學研討會的老師Glyn Hicks就是個典型翩翩英國紳士的代表。謙遜溫和,條理分明,專注耐心;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卻同時對其他不同的說法保持寬容體諒的態度。上課時,他總會不疾不徐的把要講解的課程說完,再有耐心的一一回應學生的提問。上他的課,感覺就是像如沐春風般的舒服,因此,身為學生的我們會想對這個學習投注更多心力。就像另一位英國同學Jill做的評論,他是一位有熱忱、專業,而且樂在教學的老師。雖然有些同學可能覺得他缺乏了一點幽默感,可是其實這是現實的問題;長得帥和有幽默感有時候是魚與熊掌,知道嗎!如果他同時有這兩份特質,他早就像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拍電影去了,還在這裡上句法學這種課咧。


        另外一節課嗎,因為我還沒拿到學位,下禮拜又突然要考試,所以不太方便評論啦。這樣大家懂了嗎?


        從這兩個同樣是研討會,卻有截然不同觀感的結果看來,我們不禁對教學與教師的態度做出一種結論。那就是身為老師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通常就是教學是否成功與否的關鍵;專業其實大家都有,問題是該如何善加運用教師自己的人格特質,把想傳遞給學生的知識傳達出來,甚至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像我一位優秀同事之前說的,專業能力可以再培養,人格特質卻是很難去改變的。偏偏人格特質是如此的重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啊。



 

 


 



老師犧牲下課的時間回答同學問題, 我接著也上前去問了, 得到令人滿意的回覆


 



老師總是很專注的想給我們回答


 



電腦系統不順, 可是老師還是很有耐心不會發脾氣


 



學期結束了, 謝謝老師的教導.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語言探討(Description of Language, 或者語言描述,但我覺得這節課不只是描述而已)這節課蠻像我們大學時的語言學概論,只是更深入的探討幾個細節,所以還蠻有趣的。像語言結構分析,句子的樹狀圖,還有些英語的文法等等,大部分的東西我們大學時就接觸過,不過這裡學得更深入。


        之前我們上過句子的組織和結構,教授就要求我們做樹狀圖的練習。好玩嘛,我們就想出一組有趣的句子,用樹狀圖來解析一下:


               Yesterday, I went to visit my father, who lives in Taipei.


               昨天,我去拜訪我爸爸,他住在台北


               Yesterday, I went to visit my father who lives in Taipei.


               昨天我去拜訪我那住在台北的爸爸。


        這兩句是典型文法教科書用句,講的是關係代名詞的限定用法和補述用法的不同。前一個句子中,who引導一個可有可無的非限定形容詞子句,補充說明前面那個先行詞。在樹狀圖的結構中就算刪掉也沒關係。但是下面的那個句子就不行了,who後面是個後位修飾(post-modifier)的限定形容詞子句,包含在整個句子的樹狀結構之中,刪掉的話句意會不完整。因為這個句子的含意是,我有兩個以上的爸爸,我去拜訪其中之一住在台北的那個。然而對多數人而言,這種樹狀圖練習很無聊。寫錯的話,笑一笑就過去了嘛。更何況結婚之後,有兩個爸爸是很自然的(三個以上就怪怪的)


 


        上個禮拜我們上的內容就十分有趣,值得對語言學習有興趣的同學來探索。上周,我們可愛的帥哥老師跟我們提到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以及它對孩童學習語言的影響。普遍語法的理論重點是:


        語言是內化在我們腦中的認知系統。


        我們腦中有個非常精細的語言學習機制。


        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大部分我們的語言知識早就內建在在我們的認知當中。


         按照這個普遍語法的概念,我們可以解釋一些事實。例如說,孩童們語言的習得(acquisition)一直在進行,儘管沒有明顯的教學與學習行為;而這種習得快速而絲毫不費力氣。孩子們會經歷好幾個語言習得的階段,而這些階段各種語言都一樣。語言習得總是很成功;而且,語言學習似乎有一段關鍵時期(critical period)。在這段關鍵期之內,孩童的學習效率驚人,無論發音或語法都是母語學習者的水準。這段時間內,孩子們的接收(input)能力超強,而內建的語言學習機制會自然而然把吸收的兩套,甚至三套以上的語言用特定的接收參數(parameter)吸收,轉化成為自己的語言知識。錯過這段關鍵期之後的學習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永遠沒辦法達成母語學習者的水準。


        不知道各位覺得從以上資料獲得了什麼?我只知道為什麼我爸媽沒教,學校老師更不可能教,但身為客家人的我自然而然會用閩南語的髒話罵人(就是語調和大家好很像的那種國罵)。這是我小時候在家附近的巷子語言習得的結果:毫不費力,成功,發音到達母語使用者的水準。



課堂討論中, 誰那麼有閒和你照像呀!


 



不要以為小孩不說話, 他正在接收語言中.


 








  免費中文課程唷! 為什麼這個學生好像是被綁架來參加的


 


(以上內容,翻譯自南安普敦大學英語語言教學碩士班:語言探討課程講義第二頁,2007年十一月19日,拜託不要告我剽竊)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選修的英文寫作面面觀是星期二的課。一開始以為是幫助英文寫作的進階課程,後來發現不是。結果,剩下來的全班不到10個人當中,只有我和Amy是台灣同學,其他只剩下大約四個中國大陸來的旁聽訪客(visitors)。太多台灣同學也不太好;因為我們的交情都很好,好到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用英文口語溝通,彼此就知道大家在想什麼了(真的很神奇)。這樣怎麼練習英文呢?我們只好硬著頭皮留下來繼續上課。


        上課的大致程序是這樣的:前一個禮拜教授會告訴我們要閱讀哪篇文章,這些文章教授已經放在課程網頁上了。我們回家閱讀之後,把閱讀的摘要或重點,或者是反對的申論或理由整理之後拿到課堂上來分組討論。最後,教授會總結各組的結論並且講解或敘述這些文章的重點。


        目前為止我們覺得這節課還蠻有趣的。首先,閱讀的文章來自教授精選,含括各個我們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層面。有一篇文章談到語言之間的結構衝突,導致有些語言學習者使用母語學習方法學習第二語言,結果就是一場災難,在寫作時尤其明顯。這讓我回想到之前很多學生把英文單字寫一千遍來背英文的錯誤學習方式,就是源自於學習中文的習慣。


        另一篇討論語言的類型;作者發現西方語言大多由說話者承擔語意責任,說話者有責任要把想說的事情表達清楚。而東方語言,尤其是日文則剛好相反;聽話者自己要把聽到的東西做適當的詮釋。這種語言類型的截然不同,使的多數東方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英語寫作上吃了非常多苦頭。在中文當中,把文義隱含在字裡行間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寫英文作文。


        還有一篇討論一個有趣的個案,一群英語老師和學生票選三封德國學生用英語回給筆友的信。結果作者發現,老師和學生票選的結果是同一封信,但根本的理由不同。老師票選的原因是這封信犯的文法錯誤雖然不少,可是結構完整,表達清楚。學生們卻覺得同一封比較生動有趣。教授提醒我們:我們在教英語寫作的時候,我們有多少學生是真的寫他們想寫的東西,還是挑他們會寫的來爭取高分。如果文法的精確度不影響文意表達,為甚麼不鼓勵學生勇敢嘗試寫出真正想寫的東西?


        這禮拜上的更精彩,講到剽竊(Plagiarism)時候,中華文化的認定比較寬鬆,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大量引經據典,老師還會獎勵你因為我們寫作有所根據;我們從不需要註明出處,因為是哪個古人寫的根本就是常識。在西方文化中,這些全部是剽竊。在他們觀念中,如果我要引用再別康橋裡的詩句,我一定要把作者,哪份文本,甚麼時候發表,第幾頁等等通通列在我寫的文章後面。真是這樣我還敢寫作嗎?太麻煩了吧。


        此外,要把閱讀到的東西精確的表達是另一份挑戰,再加上我們也得全神貫注聽其他同學說什麼,好給適當回應。還好,目前為止班上的國際同學們都蠻合群的,就算聽不懂也都猜對我們的說法,還沒給過我們難堪。總而言之,練習英文閱讀,聽力和口語是不錯的啦。可惜期末要交快5000字的報告,似乎有點太多了。再寫個另外5000字,我的論文都快寫完了耶。


 



討論中, 歡迎照相, 因為我們剛剛達成結論.


 



我們的授課講師, 喜歡穿夏威夷風情裝, 他老婆是日本人唷, 所以很了解東方語言的特性, 也曾經來過台灣唷.




很快的, 最後一節課結束了, 謝謝老師精闢的教導. 下學期再見囉!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可愛的教授


 


    這張照片裡面有一個可愛的教授Laura,個性非常隨和,平易近人。一聽到要照相就不顧形象的衝了過來,而且在千分之一秒之內馬上找到位置就卡了進來,感覺上似乎在台灣受過專業的卡位搶鏡頭訓練。詳聊之下才發現真的是如此;她去年曾經為了招募新的國際學生,特地從英國飛到台灣,幾乎到過西半部每一個英國留學代辦中心(UKEAS),所以今年人文學院才看到這麼多台灣面孔。她非常想念台灣的道地美食,其中一項是包子(bun)。從她敘述吃的味道聽來,她說的應該不是小籠包,而有可能是湯包或只是一般的包子。因為小籠包有小籠包的英文說法。我們提醒她:中國城應該有賣她想要吃的那種包子,一個一鎊(約台幣65-70)。她還特別提到的是水果荔枝,她說那種好吃的程度是筆墨無法形容的,我們猜她吃到的應該是屏東產的那種頂級的,連我們都還沒吃過的品種。


    我們跟她說,我們最近有想過開始研發如何做包子,甚至發酵用的酵母粉都已經買好了,一切就看Amy甚麼時候吃膩我們自己包的水餃。如果有做,而且做成功再通知她。沒問題!教授下學期會教我們一堂如何寫論文的課程,到時候再聯絡。我心裡想的是,請您吃幾顆包子您就會給我們過


 


    說到可愛教授,Rose應該也是其中之一。他慈祥媽媽的和藹笑容背後,隱藏的是一顆精明幹練的高度智慧結晶。她的教學非常專業,課程掌握度和流暢度都無懈可擊,我認為她應該是我們系上的台柱。她每次上課都一定會點名,但是她今天忘記了。教授,我可是全程參與的全勤唷,我還幫妳處理掉很多餿水呢!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與學習


 


       南安普敦大學的語言碩士課程分成兩類,一種是英語教學(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簡稱ELT),另一種是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Applied Linguistic Language Teaching, 簡稱ALLT)。基本而言,英語教學是提供給已經在職的教師作為在職進修(in-service training),語言學則是給想要做更高深學問的研究學者。但因為沒有太硬性的規定,所以開學之後的前兩周還可以更換課程,而想主修哪個課程也是個人的自由。整個學年分成三個學期,前兩個學期上課,第三個學期寫論文。英國學制的最大優點是彈性(flexibility),這跟他們其他制度或生活習慣非常不同。基本上,一年之內就可以完成含碩士論文在內所有學習是要付出一些代價,例如說課程很緊湊;前一刻好像風平浪靜,但下一刻作業如排山倒海而來。


        目前為止,我們覺得的南安普敦大學的英語教學碩士課程還蠻不錯的,師資大抵而言相當值得我們推薦。我們這學期有兩個必修,兩個選修,其中一個必修學分包含一個兩小時的研討會(workshop)。如此一來一周上課十個小時。此外,課程還提供一節兩小時的學術寫作課程,因為免費又可以有專業師資教學,所以我們每周都去上。絕大部分的課程都是聽教授演講,有一部分時間會分組討論,和我們在好萊塢電影上看到的不太一樣。


        所有的學分課程(unit)之中,目前大家公認溝通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這節課上課內容最好,麥克教授非常幽默風趣,上課活動安排很有節奏;演講,討論,看影片,出的作業量適中,感覺整節課都在吸收。因為之前就有先備知識的關係,老師英文講得再快,大部分都聽得懂。此外,我們選修的語言與測驗評量(Assess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也是非常值得讚賞的課程;教授的教法很有組織,上課的過程經過精心規畫安排。但缺點是一定要事先預習上課內容,因為教授通常會指名回答問題,神經正常的人都會覺得有一些壓力。


        我們上的另一節選修寫作英文(Writing and Written)則探討英文寫作的多面向,多方面深入探討英語寫作的各種層次,非常有趣。每個禮拜教授給我們一篇分量稍多的文章,看完之後到課堂上分組討論,而是不是有學到最多東西就看個人了;對我而言,這節課就像英聽、英語閱讀能力、英語口語練習的綜合大練習。還算超值啦。


        最後,必修的語言學導論(Description of Language)就像大學時的語言學概論,對大學念外文系的我們而言相對非常熟悉,感覺就像和多年不見的朋友重逢一樣。這裡所有的課程幾乎不需要考試,但是期中或者期末要交30005000不等的報告或作業。累積起來之後,我們寧可考試。


 



報告中, 請大家安靜聽. Amy在報告唷!


 



教室中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等一下就要上台報告了.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是南安普敦大學


 


 


        我們選擇南安普敦大學當然不只是因為能到處遊覽,雖然大家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開放自由尊重包容的校風,和能夠在沒有太大壓力之下學到東西,以及合理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我們相信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學到的應該不只有學識,還有對不同角度詮釋學術的尊重,對不同個性同學和群相處的團隊意識,以及課餘時間自我沉澱省思的獲得儘管剛抵達這裡時一切都不如人意,但是在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我們終於能好好的享受在適度壓力的環境下思考和學習的樂趣。儘管這裡不是什麼太知名的學府,也沒有富麗堂皇的大教堂,只要有一顆對美麗事物賞析的心,生活周遭自然會有非常多的驚喜。


        最後我們當然要提一下從南安普敦大學畢業的傑出校友,他就是目前的台中市市長胡自強先生。前兩天,我們看了他們夫婦在TVBS節目上的網路文字專訪,深深覺得這種有捨有得,知所進退的政治人物才是目前台灣需要的。在中國或台灣的歷史上,能夠幾乎沒有私心的政治領袖有多少呢?信步走到群樹環抱的高地小教堂,仰望清澈蔚藍的晴空。讓我們一起來為台灣禱告吧!



這裡是學校的後門唷, 緊接著民宅


 



艾曼紐校區的正門口, 有同學剛考完試, 嘆息中......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