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布萊頓,當然不能錯過到英國國王喬治四世苦心經營、極盡奢華的布萊頓行宮一遊。這個充滿濃濃亞洲風情,原本用來做為皇室海邊度假農莊的宮殿,如今不僅成為布萊頓市的地標,更成為帶動城市觀光業發展的火車頭,以及教育普羅大眾的博物館。


        布萊頓行宮仿造印度蒙古帝國宮殿設計的東正面建築風格,融合了英國18世紀的建築特色以及獨特的亞洲風情,也許可以解釋這座獨樹一格宮殿為何如此受到歡迎的原因。事實上,這座海邊行宮剛開始的時候並非如此的金碧輝煌。當喬治還是威爾斯親王的時候,他愛上大他6歲的菲絲赫伯特( M. Fitzherbert )女士;比較嚴重的問題是:這位女士不但是教義嚴格的天主教徒,更是一位寡婦。為了延續這段注定得不到祝福的戀情,當時還只是親王兼攝政王的喬治在1785年秘密結婚並搬到這裡。當他繼位成為英國國王之後,他才為了滿足他舉辦奢華宴會需求對這座農莊做了一翻徹底的擴建,從1815年開始前後花了七年才完工。


        宮殿裡面的華麗璀璨的家飾裝修充滿了非常濃厚的中國風。進入宮殿之後,側翼迴廊上排滿的都是精雕細琢的中國風味家飾,一時之間有讓人以為到了故宮英格蘭分館的錯覺。挑高採光的宴會廳和演奏廳、雕梁畫棟的美麗裝飾、讓人眼花撩亂的金銀餐具、空間遼闊的備膳廳和廚房,不難讓已經瞠目結舌的我們強烈感受到當時夜夜笙歌的無盡奢華。有趣的是,當時18世紀的這些英國設計師從來未曾到過當時的中國;他們創作的泉源憑藉的是當時書籍的記載(馬可波羅遊記)、繪畫的臨摹和曾經到過亞洲的船員和水手的轉述。


        到了二樓,我們在曾經是卡洛琳公主專屬的茶室享用簡樸的維多利亞式下午茶。濃郁撲鼻的茶香,搭配上可口的麥香麵包和奶油,即使只是非常簡單的餐點,我們已經深刻體驗只有十分鐘皇室享受的幸福。從茶室的陽台往花園看過去,繽紛多彩的滿園春色讓人心情雀躍不已。同樣充滿中國風情,採光通風設計一流的威廉親王寢室讓人覺得能住在這裡絕對是一種人生享受。


        儘管如此,英國皇室裡還是有人不喜歡這裡;而且此人非常重要,最後決定了這座豪華行宮的命運:那就是16歲繼位成為英國女王的維多利亞。參觀她的寢室就知道她為什麼不喜歡這裡了:採光差、通風差、甚至從窗戶望出去看不到海。宮殿裡的奢華鋪張的氣氛已經讓喜歡樸實簡約生活的她有點不敢苟同,1840年代倫敦到布萊頓鐵路的通車使她的皇室私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加上每年因為海風侵蝕而導致支出備增的維修經費,終於使她在1850年決定將這座風光一時的皇家海濱度假中心售出,賣給了布萊頓市。這也是目前為止全英國唯一一座由民間經營管理的英國皇家財產。


        無論如何,當年只有政商名流可以獲邀進入探訪的皇家宮殿,今天我們只要付出學生票一個人6.5鎊的代價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在這裡留下我們的足跡。只可惜,宮殿的一樓是不能照像的,大家想看還是自己來一趟吧!



 





仍然在整修中的宮殿, 據說要看到整修好的全貌非常難得.





因為英格蘭正南方的地理位置, 布萊頓是國內旅行社跟團旅行不會被規畫到的景點, 趁機會多照相吧!


 



英國國王喬治四世, 他一首打理的布萊頓行宮成為今天我們遠道而來的原因之一.  然而, 在其他史學家觀點中, 他並不算一個優秀的國王. 過度沉酖在歡愉的喜慶宴會當中使他中年以後爆肥, 而且幾乎無力掌管國家大事.


 




相較之下, 16歲還是高中生年紀就繼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廣受英國人民的愛戴, 喜歡簡約樸實生活, 對婚姻伴侶忠誠, 為國舉才任用賢能公正人士, 節制自己權力等等原因都是關鍵.


 




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曾經住過的房間. 好厚的床墊呀!! 讓我想到一個測試公主的童話故事...


 



維多利亞女王的房間採光有限, 窗外視野也不好.


 




中國風味的家具, 這是博物館裡陳列的有錢人家具, 皇宮裡的比這裡豪華何止百倍!!


 




威廉親王曾經住過的房間, 牆上的壁紙壁飾, 甚至家具都是濃濃中國風情.


 





這些18世紀浪漫唯美的中國風味擺飾複製品告訴我們一句真理: 也許多一分距離, 就多一分朦朧的美感.


 




真的很漂亮的房間!! 華麗中帶著優雅的氣質.



 




曾經是公主專用的茶室, 這裡服務的先生非常彬彬有禮, 讓我們不想點茶點都很難.


 




因為預算限制, 我們只點了一份非常樸實簡約的Twinings英式下午茶加白麵包...2鎊. 味道卻不錯.


 




當時就注重採光兼主題呈現的設計.


 



 最後在充滿印度風的宮殿門口說 掰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