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幫助我們很多的台灣朋友Delia和她老公Titus愛的結晶Peter出生滿一個月囉!這兩天剛好有空去拜訪他們一下,果然洋溢在喜獲麟兒喜悅中的DaddyMammy看起來就是散發著充滿幸福的光輝,這還是我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一個剛剛出生滿一個的月大的混血兒呢。仔細一看,他們的寶貝兒子還真是超級可愛,不愧是台灣和南非技術交流分工合作的完美結果;圓嘟嘟的臉龐和清秀端正的五官,看起來就像他慈眉善目父母親的翻版。剛剛當上爸爸的Titus一直抱著可愛的Peter,展露出無比慈祥的父愛光芒,還滔滔不絕的和我們分享初為人父的喜悅和照顧寶寶的訣竅。不過現實還是殘酷的,偶而會忸怩不安的Peter一回到媽媽的懷抱中就安靜舒適的睡著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偉大的!


        然而,最讓我們真正羨慕的就是他們家Peter絕對可以落實的中英文雙語教育。根據美國語言教學大師Krashen和他的支持者的理論,小孩子學習語言有所謂的關鍵期(Critical Period)。絕大部分的學者支持語言學習關鍵期指的就是青春期這段時間之前。在這個關鍵期之前,因為小孩子的發音器官和語言認知還沒有定型的關係,他們會在沒有特意意識的情況之下,把透過長時間大量接觸觀察而得到的訊息(input)內化之後,藉由企圖表達的方式呈現出來(output as intention to mean),最後轉換他所接收和發送的語言訊息成為內化的中英雙語語言知識。因此,青春期之前習得的語言幾乎不會有口音,比較成功,而且不會有意識到的學習痛苦。在中英雙語正常教育的情形之下,Peter會自然而然學會這兩種語言,而不用多繳交任何一文學費。


        只不過呢,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因時因地制宜條件的限制。在相信關鍵期理論正確的情況下,就算要實際運用,也會因為在哪裡運用而有所不同。在台灣,我們平常大量接觸的語言是華語,反而沒有機會用英語,所以提早學英語幾乎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在正常台灣環境中(有菲傭當保母例外),英語的使用絕對不會凌駕於華語之上。在幼稚園的時候就學好英語聽力和發音,最少可以讓小孩子以後比較不會有口音問題(如果很在乎口音的話),聽力也會比較好。


        相反的在英國,教華語可就要付出至少三倍於教英語的力量:第一,華語非常難;口說華語就已經很難搞定了,書寫系統對國際學生而言更是無往不利的助眠利器。第二,英語學習相對輕鬆簡單。第三,這裡的環境大量使用英語,而不是華語,有利英語學習。甚至有學者研究指出語言學習也會有西瓜效應(Jump-on-the-bandwagon Effect);進入青春期慢慢有意識之後,聰明的青少年會選擇用比較簡單易學、而且比較廣泛使用的語言溝通。如果Peter要在英國把中文學好,Delia就要非常嚴格了。事實上,華語是非常難學的語言。在青春期之前一定要把基礎打好。


        然而,以上所述的立論基礎是:我們相信語言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但是Krashen關鍵期的語言學習理論受到很大的質疑與挑戰(多數英國學術人都站在批判的立場)如果關鍵期理論是正確無誤的,那所有在青春期之後想學外語的人不是都被宣判死刑了嗎?事實上,也有許多學者建議應該把華語先學好之後才學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或外國語言(Foreign Language)。無論如何,每個學習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方式;可以參考一些專家學者的建議,但是不應該一概而論。


    真的很高興看到和樂融融、DeliaTitus溫馨可愛的家庭。Delia前年來南安普敦念書,不但嫁個好老公,更生了一個超級可愛的寶寶,除了學富五車的知識收穫之外,更增添許多非常特別的人生體驗,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真的祝福你們囉!



 





卡哇依~~~


 




呵呵, 我吵到你睡午覺了嗎?


 




呵呵, 現在你還不會說話, 可是以後你會很厲害唷!!


 




當爸爸很辛苦吧!!





但是一看到寶貝兒子可愛的笑臉, 所有辛苦都煙消雲散囉!!


 



八個多月前我們和Titus在這裡第一次相見, 現在大家都有些不一樣的收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