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課程與教學方法課程中學到的幾個增強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感覺上也許可能對正在準備IELTS考試的同學有所幫助。特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以閱讀教學和學習來說,由下而上教學法(bottom-up)強調針對文章當中單字與句子的特性進行分析,讓學生從了解單字和句子結構開始逐步往上發展,進而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由上而下(top-down)的教學法重視直接閱讀文章,透過對新語料的接收與既有背景知識產生的認知連結,讀者可以由點而面的對文義有近一步的了解。這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由上而下閱讀教學法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字彙量不夠,根本沒辦法down下來。然而,沒有道理這兩種教學方法不能並行;所以我們既提供學生單字和文法的解析,也鼓勵他們透過大量閱讀,累積背景知識促進閱讀效率。在準備IELTS的時候,如果能針對常考的單字做練習,再利用大量涉獵相關領域的文章,就可以增進應考時候的閱讀效率,應該會對答題速度和正確率有特別有幫助唷!


        另外一個讓台灣英文老師們頭痛的文法議題也似乎在接受過課程洗禮之後有一點頭緒。文法教學法的演繹法(deductive)主張,在老師們解釋文法規則之後,學生透過大量反覆練習而終於習得文法規則。歸納法(inductive)則強調讀者可以藉由大量閱讀之後自行歸納文法規則的差異,進而了解文法的用法和呈現的意義。這兩種教學法最大的爭論在於學生認知的成熟程度。如果考慮學習理論大師Kherson的自然學習階段理論(Natural stage),在學生還沒有足夠認知能力,讓接收的語料有義意之前,他們所接受的所有東西都是枉然。換句話說,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學習者,我們應該採用歸納法教學,因為學生真的不懂老師費盡唇舌解釋的文法規則。對於年紀大的學習者,我們可以解釋完文法規則之後再讓他們充分練習。透過研究的探討和剖析,我們知道有些學習者之所以出現學習問題,也許因為他們的思考認知成熟度還沒準備好,不表示他們不能學。學習者應該被鼓勵針對自己對英文文法的認知了解採取不同的學習策略


        此外,我們發現任務根據的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其實對聽英語的說甚至溝通能力很有幫助,設計良好的課程甚至可以有效引起學習動機。任務根據的語言教學主張課堂裡的溝通練習不足以真正達成有效語言教學的目標;相反的,老師應該仔細選擇設計任務(task),讓學生能在完成任務的溝通和互動過程當中真實的練習並使用語言。例如,給學生一個到墾丁玩的任務,讓學生全程用英語互動來完成組織規劃,甚至實地去執行。老師則在旁邊扮演著資訊提供者和學習服務者的角色,協助學生用英語來完成任務。課程最後,老師可以針對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表達過的語言和句型來作語言剖析講解和練習(language focus)。搭配上修改教材以符合學習者需求(learner-based)的主張,所有既有的課程只要稍微變化,就可以變成有趣的例如話劇表演、角色扮演等等的任務讓學生去執行。這個教學和學習方式對英語聽力和口說能力特別有幫助。


        然而,沒有任何教學方法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就算我們認為有趣的教學方式也一定會有限制我之前曾經改編教材變成話劇讓學生練習,過程充滿趣味。但是就在全班哄堂大笑,我個人認為全班都很熱衷而投入課堂活動的時候,我的眼角餘光不經意的瞥到兩三個正在為下一堂課考試準備,而在看其他科目課本的學生。TBLT縱然適合喜歡透過人際之間溝通和互動的學生學習,可是害羞內向只喜歡考試的學生呢(有這種學生嗎?有吧)當我們覺得學得很多,其實往往也就是我們覺得有更多要學的時候。不是嗎?



 




Jasemine同學的報告: 英文文法在台灣的國小的教學情境


 



最後一節課了, 笑一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