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春天來臨,棒球(baseball)和足球(football)的球季也即將隨之到來;對台灣的運動迷而言,又到了開始準備欣賞棒球精彩賽事的時刻。事實上,很少有台灣人會去質疑棒球是台灣國球(National pastime)的地位;然而,卻同樣很少人禁不住納悶:為什麼風靡全世界的足球,在台灣卻發展不出來(足球世界排名153)?被視為代表美國文化精隨的棒球運動,卻能受到廣大台灣球迷的青睞,更吸引許多優秀運動員爭相投入?我們到英國之前,曾經構思過可能在英國找到答案的可能性,觀察了半年卻仍舊百思不得其解。前一陣子閱讀的這本書----迷棒球,瘋足球(National pastime)----卻幫我找到了答案。

 


        棒球和足球最大的共通點,在於他們都是源自於英國本土的運動。棒球源自於英國傳統的運動板球(cricket),和足球一樣,都是中產階級和有錢有閒的士紳們休閒娛樂的活動。基於對這種活動的熱誠和熱愛,這些業餘(amateur)愛好者一有機會就不遺餘力推展足球和板球(有趣的是,amateur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是對某種事物有不計一切投入的熱情)。儘管如此,這兩項運動的特質和偶然的歷史淵源,卻讓這兩項讓全世界千萬人投入的運動有了截然不同發展背景。


 


板球幾乎一到美國就開始本土化的發展(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也許是因為美國獨立運動影響的關係,原本和板球平行發展的棒球在1842年開始有了制定好的規則和球隊制服,後來更跟隨著美國內戰流行到全國。由於接著美國開始西拓,以及歐洲移民大量湧入的關係,棒球自然而然的加速商業化(commercialized)的進程,職業球隊和球團也接著應運而生,接著跟隨美國勢力的拓展發展到海外的其他地方,尤其是中美洲和亞洲。在美國,商人把棒球當成獨佔事業(monopoly)的一環來經營,職業球賽營運、媒體操控運用、球員交易衍生出的商業和資金流動規模搭配上得天獨厚的稅制,使得經營大聯盟球隊成為一項賺錢的產業。然而,被美國視為國球的棒球因此有了濃厚美式風格的偏狹性;如今,棒球只在世界少部分的區域流行,受歡迎的程度遠遠不及足球。


 


相對於棒球,一樣受到英國紳士大力推廣的足球在全世界擴張之勢有如風行草偃(take the world by the storm),一發不可收拾。英國人一開始會主導當地人足球活動的進行,然而一經當地住民熟悉這個運動,英國人就會放手讓當地的人民自行運作,也因此足球被視為最能做為文化和種族親善的橋樑。最經典的例子發生在1914年聖誕節的歐洲戰場;當時,交戰雙方的英國和德國士兵從戰壕之中走出來,除了交換香腸和乾果布丁,足球(用管頭和紙捲做成)比賽被提議舉行(而不是棒球)。兩次大戰前後,足球被世界各國的獨裁者或政經強人(德國的希特勒、西班牙的佛朗哥、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巴西的梅迪西、和阿根廷的數位總統)用來發展軍國主義,或是轉移人民對他們執政不力的焦點,也因此足球受歡迎的程度遍及全世界。然而,受到各個國家足球組織和經濟規模大小不同影響,經營足球球隊並不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足球迷能付得起門票錢看球已屬不易,遑論讓他們在球場裡多做消費?根據書中資料,許多歐洲,甚至南美洲的職業足球隊都面臨財務困頓的窘境。


 


優點可能是缺點,缺點也可能是優點。正因為棒球有美式偏狹性並且高度商業化,我們很少聽到有棒球流氓拳腳相向的流血事件,但是棒球迷卻正在不斷流失。足球世界風行,卻也因為是很多國家的國球而導致支持立場不同的足球流氓橫行國際、相關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致使許多足球球隊財務困窘。無論如何,棒球的確提升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Baseball does put Taiwan on the map),這也是棒球之所以在台灣受到重視,而台灣足球之所以不行的原因吧!(That is why Taiwan baseball rocks and football suc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