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英國,最優雅休閒的體驗和感受是甚麼?答案不假思索:走路。


 


 





        事實上,英美文化重視人行步道從指稱他們的單字就可以一窺端倪。相較於中文就這麼一種表達語句,英文中有澳式英語footpath,英式英語pavement,美式英語則是sidewalk。無論是哪一種,無論是林蔭遮蔽,或是芳茵圍繞,走在上面都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日文也有步行者天國的語句,用來表示行人才是王者的王道。


 





        在先進國家,人行步道是道路的基本,對人行步道的舖設維護更甚於其他車輛的專用道路,造就了一個無障礙空間的完美行的環境。畢竟無論如何依賴交通工具,離開汽機車之後大家都是行人。人行步道會道路所在的地面坡度平順的舖設,不會有階梯、坑洞、摩托車、用餐桌椅、瓦斯鋼瓶等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障礙物。沿著上面不會漫步在在英國旅行的時候,我們從來不用費心繞過這些可能許多騎樓下的障礙,即使推著小孩的推車,走到哪裡都覺得舒服。


 


 





        最近又有行政首長對說要把行人的路權還給行人。在台灣,和汽機車比起來,行人真的是相對弱勢很多,尤其是在人行專用道的設置和維護上。在台灣,要氣喘吁吁繞過騎樓下的障礙不說,有些人行道還被數量過多的汽機車壅塞,甚至出現行人上得去,下不來。進得去,出不來被汽機車卡在人行道的窘況。一旦我們的腦海裡浮現搭大眾運數好累的念頭,我們就會再度寧可依賴會消耗大量能源的汽機車。惡性循環因此開始。


 


 


 


 





        然而隨著油價日益高漲、無車可開的觀光客蜂擁而來,發展大眾運輸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大眾運輸系統發展的成功關鍵,除了密集穩定的交通方式、搭捷運比自行開騎車成本低廉的經濟效應、大眾運輸的硬體建設,更重要的是對行人的基本尊重。如果短時間之內淨空人行道有困難,不如效法這個靠近牛津的英國小鎮的作法,先把行人要走的最小空間需求規劃出來,營造一個汽機車與行人雙贏的局面,向文明靠攏一點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