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有七八百年歷史的溫徹斯特教堂前面,看到了這個相較之下不算是甚麼古蹟,卻在英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終戰紀念碑。這個紀念碑上面紀念著的不是別人,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所有英軍士兵。而在溫徹斯特的另一個街角,我們看到的是石中劍裡的主角,亞瑟王。教堂附近一個市立博物館裡,展示著當年央格魯薩克遜人和諾曼人先後入侵,以及溫徹斯特在改朝換代之下成長茁壯的歷史。
亞瑟王正是羅馬人從英格蘭撤軍之後,領導留下來的塞爾特人,奮戰入侵者央格魯薩克遜人的代表。儘管自己從小就是傳奇;他下令製作的圓桌,確實團結了麾下效忠的武士們,繼續為塞爾特人在不列顛統治而浴血奮戰。儘管所有努力終究歸諸於失敗,他的奮鬥及傳奇仍然受到後人的崇拜與景仰。有趣的是,幾個世紀之後,當初入侵的央格魯薩克遜人先後受到維京人和諾曼人的入侵,而又成為了被侵略者。而這次被侵略的央格魯薩克遜人和侵略者維京人的其中一部分共通點,就是他們有相當大部分都是從尼德蘭半島(今天的丹麥)出發的;感覺就像當年出海開拓的哥哥後代,被留在當地的弟弟後代攻擊一樣。然後同樣的事實重演;征服者威廉帶領法國諾曼人入侵,在英國鞏固好統治權幾個世紀之後,又和想討回天主教顏面的法國人開戰;當時的都鐸王朝統治者們,其實或多或少都帶有法國諾曼人的血統呀。
時間移到近代之後更不得了了。在美國獨立戰爭當中帶領美國人奮戰的諸位將領,包括華盛頓將軍在內,都是英國軍人出身,獨立戰爭爆發前幾年還和指揮英軍在邦克丘戰役中擊敗法國部隊。戰爭爆發之後,這些”叛國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轉而結為堅強的盟友,法國更是用她的皇室存廢賭上這場戰爭的勝利。於是,兩派不一樣想法的英國人,或是三派想法不同的法國人,在北美洲這塊後來號稱最自由民主的土地上掙扎流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英法兩國合力對抗德軍入侵,三方的士兵們在壕溝裡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的時候,可曾想過幾個世紀前他們的祖先們正是在同一條街上踢足球的同伴?在描述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地大空降影集裡面,一個美軍101空降師的傘兵驚訝的發現:一群被俘擄的德軍當中有一位,三年前還是美國人,住在芝加個,距離他自己住的地方只有三條街的距離。在前往獵殺德國潛艇U571的美國潛艇上,那個德語流利的翻譯兵德語流利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父母都是德國人;而他現在要做的,可是前去攻擊他幾年前還叫做好朋友的人啊!
英國自己本身在侵略者與被侵略者衝突當中掙扎茁壯,自己本身也同時扮演過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兩個角色,而溫徹斯特正是這所有一切的見證者。我們在英國的經驗更是告訴我們,德國人和日本人的確有他們優秀的一面。我們在這裡,喝的是德國濾水器過濾出來的水,一看到德國香腸或德國豬腳就趨之若鶩,手上拿著的是日本原裝的SONY照相機,熱開水的時候抱怨這裡沒有日本象印的保溫熱水壺,煮飯的時候想到日本虎牌的全自動電子鍋,沒有衝去吃壽司的原因是真的太貴了;然而,自己優秀就可以去侵略別人嗎?這恐怕又是另一個層面值得討論的問題了。德國朋友和日本朋友,最後終於用他們的智慧、效率、精確和友善風靡世界,靠的是他們原本個性的特質,他們精心製作的商品,而不是槍砲與子彈。但是,這個英國士兵的雕像提醒我們:難道侵略者帶來的治理或生活用品真的比較好;豬腳比較Q,生魚片比較新鮮,我們就要開始歌功頌德,而忘記他們雙手曾經沾滿的血腥?
一直到現在,全英國還是會在每年的11月11號早上11點整,為當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陣亡的英國將士們默哀;當學期開始沒多久,我們就看到班上很多英國同學衣領上別著的終戰徽章,就是在提醒我們當時因為無謂的戰爭而逝去生命的珍貴。我們靜靜的站在溫徹斯特大教堂前陽光普照的草地上,茵茵的綠草地上面倒映著是我和雕像的兩個孤獨身影。沒有政論節目上面紅耳赤的爭論,沒有激情政客忘情口沫橫飛的煽動,我們只是靜靜的祈禱;希望戰爭永遠不要再來臨。
羅馬帝國的疆域, 以及央格魯薩克遜人的入侵. 央格魯薩克遜人的入侵開始, 其實象徵著羅馬帝國輝煌時期的結束.
拔出石中劍的傳奇人物亞瑟王, 孤獨的站在市區的角落.
溫徹斯特市立博物館: 詳細記載了這個城市的成長背景.
當年護衛城鎮的重要軍事設施, 事實上一次也沒有用過, 如今只剩觀光價值.
曾經是十九世紀的學術重鎮
紀念在南非波爾戰爭中犧牲的軍馬, 此後騎兵逐漸走入歷史.
千萬不忘記戰爭的無奈和無情
在市區最熱鬧的一角, 提醒大家這裡曾經是央格魯薩克遜諸王國行政和文化中心, 征服者威廉從法國入侵時的目標之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