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莎翁情史”這部電影上映,感動了我這個原本對英國文學毫無興趣的文化沙漠之後,我就一直對培育出莎士比亞這個偉大劇作家(playwright)的劇場感到非常有興趣。在倫敦街頭尋尋覓覓許久,終於在第三次的搜尋之中被我找到了;那就是在泰晤士河河畔的莎士比亞圓形劇場。
從聖保羅大教堂前面的千禧年人行步橋穿越泰晤士河,那坐矗立在青綠色河畔的優雅白色都鐸時期的劇院建築就映入眼簾了。這個由美國演員兼導演Sam Wannamaker所募款重建的圓型劇場經過專家們嚴謹的考證,忠實的呈現1599年當時圓形劇場的原貌。所有支撐建築物本體木材,都是至少生長超過百年的紮實橡木;因為橡木揮發的化學物質會侵蝕鐵製鉚釘的緣故,所有聯繫建築木作的鉚釘全部都是木頭。因為滿足所有傳統建築工法需求,又符合現代所有消防和承載安全法規,其實含括了三個部分:莎士比亞博物館、劇場建築本體,和遊客遊憩區的這個圓形劇場據估計可以再支撐至少四百年的歷史。
在解說員的精闢解說之下,我們更對17世紀英國劇場的生活百態做了更詳細而殘酷的驗證。當時,演員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劇場的所在位置更是龍蛇雜處的商業區。劇場的觀眾席規畫其實是按照當時的社會階級和衣服穿著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階是泥濘的劇場地面:站位,一個人一便士(penny),通常是給社會最低階層勞工階級。第二階是一樓的坐位席,價錢再加一便士,提供給勞工管理階級和市井小民。第三階是二樓的坐位席,坐位附有坐墊要再加一便士,提供給當時因為財富累積而數目逐漸增加的中產階級。第四階是劇場的三樓,提供給願意到劇場看戲的受教育階級。座位如此安排是基於一個有趣的事實:當時洗澡是奢侈品,絕大多數的平民百姓一年才洗兩次澡:夏天和冬天各一次,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很臭(解說員說:Everyone is stinker.)。加上衛生觀念差,所以越接近地面的地方越是又髒又臭。劇場的二樓以上開始有窗戶,當時叫wind hole,後來演變成為英文window;提供流通的空氣讓你稍微可以擺脫惡臭的苦惱,當然也要跟你多收一點錢囉。除了收費,穿著打扮也會影響差別待遇。如果觀眾穿著非常講究的錦衣玉袍,儘管只有付一便士,聞起來又沒那麼臭的話,是可以混到比較好坐位的。因為劇院常常吸引眾多的中下階級觀眾,加上髒臭的因素,劇院的建築並不受社區歡迎。圓型劇院的前身開敦劇院(Curtain Theatre)和玫瑰劇院(The Rose)甚至因為這些因素被社區抵制,後來演員們和社區居民協調哀求之下才有這座劇場。現在聽起來真的覺得不可思議。
此外,當時對包廂(balcony)的定義也和今天有所不同。在劇場舞台的兩側,各有兩個對看戲劇表演視野來說絕對是場折磨的包廂,專門提供給知名上流社會人士(local celebrity with good reputation)。他們之所以來劇場不是為了看戲,而是為了增加”媒體曝光率”和知名度,所以他們需要能被其他觀眾看到的位置,而不是真正能看到戲劇演出的位子。時至今日,很多依照當時包廂定義興建,至今仍在運作的戲院包廂座位票價反而比較便宜,因為真的看不太到。
說到劇場的舞台設計,我們就不得不佩服17世紀時英國人對於戲劇表演工作的投入和創意。為了戲劇表演效果,舞台分為上下兩層。第二層最靠近包廂的位置安排負責音效的樂師群。舞台的天花板有一個提供演員由天而降的人孔夾層,舞台上也有提供演員從地底冒出來的人孔活動門,所以演天使也好,鬼魂也罷,都有可以讓演員們發揮所長的地方。圓形劇場的四方型舞台按照當時劇場設計忠實呈現;儘管沒有雕梁畫棟的精美,卻有一種反璞歸真的氣質。
“忘了有多久,再沒聽到你,對我說你最愛的故事。”即將離開圓形劇場的時候,這首餘韻不絕的歌曲再度浮上心頭。這個當時提供給如今最偉大劇作家,和無數演員奉獻畢生心血投注表演的舞台,曾經上演過無數童話般精彩的劇作結局。喜劇也好,悲劇也好,能在這裡讓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爭取無數觀眾的共鳴,對於戮力從事表演藝術的演藝工作者而言,莎士比亞的圓形劇場彷彿就是天堂。
從千禧橋遠眺泰晤士河畔的莎翁圓型劇場.
別緻的劇院內部, 入門學生票7.5鎊
別緻的舞台設計, 所有的圓型廊柱都是來自一棵棵完整的百年橡樹. 看到天花板上的演員人孔嗎? 人孔下方的一對女神雕像一個哭一個笑, 象徵喜劇和悲劇.
舞台和綵排中的演員. 他們手上拿的劍是傳統以來真實比例重量的道具. 在從前, 你不用擔心看戲看到一半被殺死, 但有可能被臭味薰死...
另一側的劇場, 事先預約的外語解說團體正在聆聽.
當年要坐在這裡的位置要付至少三便士, 如今我付超過兩百倍的價錢還看不到一場戲劇表演. 但是我不羨慕古人, 因為我每天都可以洗澡.
對照一下更早期的開敦(The Curtain)劇場; 一下雨, 站位就是一片泥濘...
和開敦劇場對打的玫瑰劇場.
莎士比亞圓形劇場的全貌模型, 用一棵完整的橡木雕刻而成.
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仔細聆聽中...
根據考究, 還原當年的劇場周圍市街模型.
當時倫敦的生活, 從這裡孕育了非常優秀的文學劇場創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