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一定要了解雷夫.艾斯奎(Rafe Esquite)老師經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的背景。這間教室位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個公立小學,搬上大部分的學生是移民家庭的第二代,大多經濟狀況貧困,甚至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英語不是母語。而雷夫先生其實也不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老師;在這本著作裡,他反覆提到他自己年少輕狂時曾經犯的,無論是教學認知還是班級經營上的錯誤。他極其用心編排的自然科學課行之有年,而且自認為成效卓著,直到被自己攻讀醫學博士的女兒完全推翻。他一直欣賞其中兩位他所教育出來的青少年,他們溫文有禮,勤勞樸實,直到有一天他們跑回學校破壞設施大肆撒野,而他們下手的首要目標就是他們恩師的座車。他把班上小圖書館裡典藏的DVD”證人借給求知慾非常強烈學生欣賞,希望他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美國阿米許人和門諾教派樸質無華的簡約生活,卻被那個學生不同宗教背景的家長嚴厲責罵,因為電影裡有那位家長不能認同的裸露畫面。


        但是,雷夫老師洋溢著的教學熱忱,不怕犯錯,甚至調侃自己所犯錯誤的豁達卻深深感動了我。他自己努力著從自己犯的錯誤中學習,認為失敗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鼓勵學生也這麼做。他自己極端不認同越來越多的標準化測驗,以及美國最近要求學生在標準化測驗中得到高分的大眾需求,認為一生中重要的議題,永遠不會出現在標準化測驗上;可是他仍舊戰戰兢兢輔導學生在考試裡得到高分,盡忠職守於教育體制裡一份子的職責,卻同時一直堅持保有屬於自己的主張。他不是一個十二小時寸步不離學生的老師,認為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是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可是當學生有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每天六點半就到學校。


        儘管這本書裡,他也以能考上美國大學的學生自豪,他也從世俗的角度衡量學生對他教學的回饋。但事實上,他最滿意他所教導學生所展露出來的特質,不是在哪個學科又考了滿級分,而是他的學生不僅是品質生活的實踐家,更是麻煩問題的解決者。他們不但能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遵行不悖,更能體會到他們之所以如此做不是為了可能的豐富獎賞,而是因為認為這麼作是對的。他的學生在校外旅遊的時候安靜有禮,遵守秩序;教室被破壞之後,能自動自發分工合作把一團亂的教室恢復原狀。他的學生樂在美術和音樂藝術氣息薰陶當中,對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樂此不疲,後來才意外發現原來美感的刺激有助於認知的活化,居然達成學生在學科表現上分數展現的要求。他的學生不只是整天窩在書堆裡而已,他們走進社區,挽起袖子投入社區義工的工作,認為從社會上的到的回報比學業成就上的回報更為重要。


        教書教了幾年,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教學的熱誠,而開始用學生的學業成績衡量一切?我們甚麼時候開始變成雷夫老師眼中的哥白尼老師”----自己教的科目,乃至於自己的課表時間分配,自己所教學生展現的學科成績才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都應該繞著這些旋轉?讀完這本書之後,是不是能讓心中對曾經對工作有過的熱忱重新燃起,就像雷夫老師太過投入化學實驗而讓頭髮燃燒起來一樣?其實不只是老師這個職業而已,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的所有朋友都應該記的提醒自己找回當初之所以會從事手上這份工作的熱情,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奇蹟不只是發生在美國洛杉磯某個公立小學的56號教室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nyshine 的頭像
    shinyshine

    shinyshine的部落格

    shiny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