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瑞典男生Edvard,Victoria和他一樣也是透過「增進國際視野方案」來台灣學習中華文化的瑞典籍交換學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日本高中女生北島風砂Nagisa。所以說,2009-2010真的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年度;透過他們的視界,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國際的多元觀點來檢視我們在台灣島上的生活。
既然他們是來學習中華文化的,第一節課程就從書法(calligraphy)開始學起,我也從翻譯”永字八法”(Eight Strokes of the Character “永”)展開了和他們的接觸。說真的,看他們咬緊牙根”提腕”練習書法還真的蠻痛苦的。從那節課程開始他們展開了一年密集的華語訓練,到前幾天他們離開之前,他們的華語已經進步到可以用中文全程致謝詞、在球場或其他日常生活情境中和我們用華語溝通、甚至繞口令練習(tongue-twister practice)也難不倒他們了。可見得在目標語言的情境(target language context)之下以”生活”的觀點學習語文,學習效果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除了華語學習課程之外,他們也跟著語資班的學生歷練了一年台灣高二學生的生活,其中最有趣的應該是打靶(Rifle Shooting Practice)和跳蚤市場(Flea Market)的經驗。在瑞典的他們從來不用考慮兵役義務的問題,當然學校也不會安排類似的步槍射擊訓練。頂著四月初夏陽光走向成功嶺靶場的那天,他們遠遠的就被一陣陣鞭炮聲嚇到,才知到原來那就是步槍射擊的聲音。缺乏練習的結果他們打靶的成績當然不好看,不過從Victoria口中聽到”只打到麵包”華語的時候我們還是蠻高興的。
另外一次跳蚤市場的經驗也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根據他們的說法,在瑞典大家都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擺攤,就連討價還價都很文靜,不像我們如此熱情的”聲嘶力竭”。當Edvard被一群女生包圍要他買東西給他心上人的時候,他的臉都紅了。在隔壁攤,Victoria非常佩服一群似乎不賣任何東西,卻告訴大家”信上帝者得永生”善良的台灣青少年。不過她似乎搞錯了,這些”善良的台灣青少年”希望她買聖經,一本新台幣5元。
很快的,一年就這麼過了。還記得去年剛剛接觸到他們的時候,或在球場上一起打球的時候,大部分還用英語;現在卻都用華語了,不得不佩服他們在語言學習上的認真用心。那一天和Edvard看職棒之前,我就親眼看到他正再作業簿上一筆一劃刻著華語的象形文字字體,而Nagisa更常常在Facebook上和大家用中文聊天。在這裡祝福這幾個認真的瑞典、日本國際學生們將來一切順利!
這群可愛的台灣青少年正在對瑞典同學大力推銷閱讀聖經的優點!!
語資班的同學們致贈艾德同學他最喜歡的海綿寶寶!!
謝謝你們遠度重洋的交流!! 我們瑞典再見囉!!